香港产业结构调整获益良多内地市场尽享港产商品零关税
《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自2004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以来已届五载。五年来,随着已磋商确定原产地标准货物范围的不断扩大,香港输往内地享受零关税货物的种类不断丰富,在内地销售市场不断扩展。
CEPA货物推进两地间经贸融合成效显著。香港特区政府的统计数据及相关评估报告显示,CEPA在2004年实施后前三年内就为香港创造了3.6万个新增就业岗位,为香港引进了51亿港元的额外资本投资;截至2007年,已有超过900家的内地企业获准来港投资,投资额超过55亿美元。2007年在香港开设或扩充业务的外资公司中,约有1/4表示,CEPA提供的优惠是促使其到港投资的原因之一;在整体出口持续下降的情况下,港产品对内地出口仍保持上升趋势,2007年港产品整体出口同比下降了18.88%,而对内地的出口则增长了0.8%。在香港特区政府的调查访问中,89%的受访公司对CEPA在香港经济的促进作用予以了肯定。
据统计,自2004年至2008年,作为联结内地与香港的重要通关渠道,深圳口岸累计受惠进口香港CEPA项下货物5.87亿美元,关税优惠..36亿元人民币,分别占全国29.37%和35.05%,均位居全国首位。CEPA实施五年来,深圳口岸每年受惠进口货值同比均保持稳定增长,2008年受惠进口货值达1.67亿美元,是2004年的四倍。
在目前已公布确定原产地标准的香港CEPA项下货物达到1516项(按2008年内地8位税则税号),香港输往内地享受零关税货物的种类不断丰富。
以深圳口岸为例。香港CEPA实施五年来,共有13个大类港产货物先后以零关税方式自深圳口岸进口,其中进口最多的为各类港产药品,货值达1.82亿美元,占深圳口岸累计受惠进口货值的31%,占全国同类货物累计受惠进口总值的两成以上。香港弱势产业中的机电产品等也多选择首先自深圳口岸进口,五年来累计各类港产机电类货物达2943.36万美元,占全国同类货物累计受惠进口总值的近八成。近年来,港产棉原料、塑料原料和金属合金板等原料、半成品受惠进口稳定增长,凭借零关税优势和较佳的产品质量,逐步成为深圳部分生产制造企业的稳定供应源。香港CEPA实施五年来,其促进香港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深化两地产业融合的效果正逐步显现。
五年来,零关税措施不仅降低了CEPA货物的销售价格,也使其不断拓展了内地销售市场。港产零关税货物先后从全国20个省市的28个口岸进口,覆盖了东起上海、西至成都,南起海口、北至长春的全国广泛市场。深圳口岸作为港产零关税货物进入内地的“桥头堡”,不仅自身受惠进口货值稳居全国首位,而且还为武汉、长沙等内陆口岸转关进口大量零关税货物。仅2007和2008年两年,从深圳口岸转关进口内地的零关税货物就达近千万美元,为港产零关税货物拓宽内地市场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链接:
深圳海关高效服务确保CEPA有效落实
五年来,深圳海关因地制宜,积极采取措施组织落实CEPA零关税优惠政策,为香港CEPA货物贸易提供了优质高效的通关服务与良好的贸易环境。
推进通关作业改革,实现CEPA货物通关便利化。近年来,深圳海关不断推行通道自动核放系统,使得香港货车进口核放时间由原来的20秒缩短到5秒钟。同时,在皇岗、文锦渡等较大口岸设立CEPA专门窗口,实行了统一载货清单、绿色关锁等通关便利化措施。在当前金融危机蔓延的形势下,深圳海关进一步采取集中接单、优化通关环境等多项通关便利化措施,帮扶两地生产企业共克时艰。
参与各项区域通关改革,为CEPA货物拓宽市场出谋划策。深圳海关积极推动实施“规范和简化转关监管”模式、跨关区“属地申报、口岸验放”通关方式、深蓉海铁联运项目等措施、深港两地“跨境快速通关”,使深港两地货物通关效率得以迅速提高,港产货物可以利用便捷的转关程序经深圳口岸进入内地,再销往内地其他市场。
设立相关管理部门,与香港有关机构密切配合解决通关问题。为加强CEPA原产地管理,海关总署在深圳海关设立原产地管理办公室,专门负责香港CEPA货物通关、监控及后续核查等业务工作。此举方便了与香港有关机构的配合,为两地搭建了良好的长期合作平台。
创新监控手段,促进CEPA监管到位。深圳海关针对香港厂商受惠进口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企业生产能力、原材料、生产工序等数据的采集方法和渠道,实现由“货”及“厂”的监管。
加强宣传与培训,提高政策影响力和认知度。深圳海关多次派员赴港就内地通关程序等对香港政府有关管理部门进行培训,加深香港政府相关人员对内地进出口税则、通关程序的认识,为确保CEPA各阶段的顺利实施打下了良好基础。
信息来源:http://shenzhen.customs.gov.cn/default.asp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