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湾海面,长达5545米的跨海大桥拉出一道美丽的弧线,连接着深港两地。
昨日,香港司机陈先生开着货柜车,载着一批深圳出口的电子产品,缓缓驶入深圳湾海关电子通道。经海关自动核放系统的各项电子数据对碰无误后,闸口自动抬起,车辆仅用5秒钟就完成了验放。“这个关的通关效率高,关员服务意识强,我们都愿意来这里过关。”20多年一直来往深港拉货的陈先生说。
今天正值深圳湾口岸开通3周年。3年来,深圳湾海关不断开拓创新,加强队伍建设,发扬“基石精神”,在全国首次实施“一地两检”,营造出效率一流、环境一流、服务一流的现代化全新海关。
标准化服务筑起高效文明
“先生,你好!请打开行李物品,接受海关检查。”记者几天前在深圳湾海关入境大厅检查房采访时,正好看到一名戴着白色口罩和手套的女关员,在熟练检查入境旅客刘先生的行李。临别,还亲切地对刘先生说:“谢谢你的配合,祝你旅途愉快。”
刘先生从国外留学归来,深圳湾海关让他感到了家的暖意:“关员的服务态度很好,一点儿也没有想像中的冷冰冰的感觉,倒是像亲人朋友一样。”
记者看到,海关检查房的墙壁上挂着一块金光闪闪的牌子——深圳市“巾帼文明岗”。
说起这块牌子的来历,深圳湾海关旅检一科副科长李晓云感慨不已。她告诉记者,由于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现场为深圳湾口岸开通剪彩,深圳湾口岸联检部门承担着一份不同寻常的历史责任和神圣使命。
自开关剪彩那天起,深圳湾海关的关员每天以准军事化的海关纪律严格要求、强化训练,短时间内规范执法操作规程,力求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语都能代表海关形象,展现出崭新的精神风貌。关员每人都有一份《岗位操作说明书》,内容包括一件案件办理的程序、一次查验时间的时效、一个敬礼动作、一句文明用语等,大家都要按照标准来操作。
深圳湾海关关长王学理告诉记者,海关关员的个体素质、科室管理、对外形象等,都要从每个最小的细节入手,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一支业务过硬、服务文明的海关队伍。
标准化的服务赢得了中外旅客的肯定。2007年11月,深圳湾海关旅检一科荣获深圳市“巾帼文明岗”;2009年3月,深圳湾海关旅检大厅业务现场荣获广东省“巾帼文明岗”和市直工委“青年文明号”。现在,该关又已树立起新的目标——用10年时间打造“全国文明单位”。
培育基石精神彰显最大价值
记者在深圳湾海关采访时,正好在海关旅检小车出境通道遇到一件事情:一名自驾车通关的港商王先生,因漏填“司机本”而被现场关员抽查到。按规定,王先生需当场接受调查并接受处罚,须在口岸滞留一段时间。王先生知道后非常着急。原来,在深圳投资建厂的他,要赶到香港签署一份千万元的订货合同。如果失去这份大单,企业将面临巨大损失。
考虑到王先生的情况紧急,现场关员立即向值班科长汇报情况。值班科长当即向关长汇报。短短十分钟内,经过沟通协调后,深圳湾海关特事特办,先准予放行,事后再让王先生到海关补办有关手续和接受处罚事宜。
“这件事表面上看是一件普通的特事特办,其实包含了我们在工作中形成的‘基石精神’。”深圳湾海关关长王学理告诉记者,该关建关时,关员大都从不同的海关抽调过来,因此要着力进行队伍建设,就像打根基一样,一点点培育基石精神。
王学理说,从小的讲,每位关员是海关稳步发展的一块基石;从大的讲,海关是整个社会体系的一块基石、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体现的一块基石。“要在关员中培养一种‘为了别人的发展而发展自己’的观念,基石精神的最高境界就是互为基石,共同发展。”
记者了解到,深圳湾海关的“基石精神”主要从三个方面展现,即展示国门形象的基石、建设一流海关团队的基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石。“基石精神”深入关员工作、生活、学习等各方面,队伍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业务发展不断迈向新台阶。目前,由于通关便利快捷,通关成本不断下降,口岸客流物流不断上升,华为、创维、中海石油等一批大企业选择从深圳湾口岸通关。
据统计,截至今年5月,深圳湾海关日均监管车辆8690辆次,深圳关区排名第二;日均监管旅客6.2万人/次,约占深圳关区日均旅客监管量的1/6,关区排名第三,行邮税收入库占深圳关区行邮税款的54.3%,2010年度已完成15亿元的税收入库。
创新“一地两检”新模式
在深圳湾口岸,有一间特殊的办公室。记者走进里面看到,房间面积不足20平方米,一根黄色的深港分界线将其一分为二,一边一个门,分别连接港方和深方。这就是深港海关共同设立的通关事务协调中心和反走私协调中心。一旦遇到重要事宜,深港海关人员就在这间办公室会晤、合署办公。
“一地两检”的优势在这间不大的房间里得到充分体现。自开关以来,双方海关共会晤40多次,成功协调涉及业务通关、信息共享、联合打私和文化交流等80多件事项。
“深港海关在多方面展开了合作。”深圳湾海关负责人说,双方海关还在扩展查验结果互认、大型集装箱检查设备检查分析图像互传以及CCTV图像共享等多个项目上开展合作,进一步强化执法互助,共同做好联合打击跨境走私行为。
据统计,深港海关共开展代号为“桥北”的反走私联合行动20余次,共使用“深港热线”联络1500余次。行动期间,双方加大监管、查验力度,保持情报、线索的交换与通报,共查验客运车辆约3.9万辆次,查验货运车辆约2.94万辆次,查验旅客行李物品约39.98万人次,查获各类走私违规案件近18000宗,有效打击了红酒、电子产品、奶粉、有色金属等物品的走私行为。
2010年1月至5月,根据港方提供的线索,深圳湾海关共查获水客团伙走私奶粉1000余罐,涉案20余万元;2010年5月29日、6月9日,该关连续查获两名“水客”共携带3646张水貂皮入境……
事实上,深港海关等联检部门采取全新的“一地两检”通关查验模式,出入境旅客和车辆在同一口岸完成查验手续,通关时间相比传统查验模式大幅缩短,跨境人流和物流不断快速提升。
信息来源:《深圳特区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