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总署昨日发布一系列报告,对我国水泥、煤炭、钢铁、轮胎等重点行业上半年出口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报告分别阐述了这些重点行业的外贸特征、存在的问题及未来走向。
水泥产能过剩隐患开始显现
海关总署昨日发布的一份分析报告称,国外市场需求的大幅下降,导致上半年我国水泥出口快速下滑。据此,海关总署认为,我国水泥产能过剩的隐患开始显现。
据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出口水泥及水泥熟料823.4万吨,价值3.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43.2%和36.1%;出口平均价格为每吨44.4美元,上涨12.4%。
海关分析指出,上半年水泥出口一个主要特点是:出口量持续低位,出口均价冲高回落。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水泥月度出口量持续低位,6月当月我国出口水泥160.1万吨,同比下降4.4%,环比增长29.1%;与此同时,在5月份冲高之后,6月份我国水泥出口均价回落至每吨44.5美元,同比上涨2.8%,环比下降14.8%。
海关总署指出,国外市场需求的大幅下降,是导致上半年我国水泥出口快速下滑的主要原因。值得关注的是,在国家4万亿投资的带动下,今年上半年国内水泥需求快速增长,但是上半年我国华东、华北、中南、西南等地水泥价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落。而需求最旺盛的四川省,5月份以来水泥价格已下跌100-120元,跌幅超过20%。据此,海关总署认为,我国水泥产能过剩的隐患开始显现。
国际煤价上涨预期或抑制煤炭进口
今年以来我国煤出口基本呈逐月下降态势,而进口量则迅速上升。对此,海关总署昨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国际煤价上涨预期或将抑制进口。
据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出口煤1167.5万吨,价值14.3亿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54.2%和42.5%。同期,我国进口煤4826.9万吨,价值39.4亿美元,分别增长1.3倍和1.8倍;进口平均价格每吨81.6美元,上涨22.3%。其中6月份我国进口煤1607.4万吨,增长5倍,环比增长70.5%;进口平均价格每吨78.4美元,上涨5.7%。
海关总署指出,今年以来我国煤出口基本呈逐月下降态势,6月份出口114.4万吨,较去年6月份699.1万吨的高点下降83.6%。与此同时,进口量则迅速上升,6月份更是达到1607万吨的历史高点。出口和进口一降一升共同促进了今年上半年我国煤净进口量达到3360万吨。
就近期我国煤进口激增的主要原因,海关总署分析称,一是由于国内外煤炭价格倒挂明显,进口煤炭凭借较大价格优势大量进入国内市场。二是国内电煤谈判悬而未决和国内煤矿限产保价导致煤炭进口增长。三是近期国内需求增加拉动进口增长。四是国际需求减少使国际煤炭出口国积极开拓我国市场。
据悉,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际市场煤炭需求下降,导致澳大利亚等国际主要煤炭出口国纷纷积极拓展我国市场,国内华能、大唐等大型电力企业分别与澳大利亚等国的煤炭企业签署煤炭进口贸易协议。海关总署预计,今年澳大利亚对我国硬焦煤出口总量将达到730万吨的历史最高水平。
轮胎行业发展面临两大问题
海关总署昨日发布的一份报告称,近年来,我国轮胎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与此同时,我国轮胎行业发展也面临着金融危机影响导致需求减弱、贸易壁垒日益增多等两大问题。
海关总署称,近年来我国凭借劳动力价格优势,吸引发达国家橡胶加工产业加速向我国转移,我国轮胎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目前世界排行前10位的外资轮胎企业在我国内地基本上都拥有二至三家合资或合作企业,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轮胎最大生产国和重要出口国。与此同时,我国轮胎行业发展也面临着下面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金融危机影响导致需求减弱。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欧美等发达国家汽车制造陷入泥潭,销售持续下滑。据最新数据显示,6月,美国的汽车销售同比下滑27.7%;欧洲市场除德国和法国销量有所反弹之外,其他国家销量惨淡;日本6月份汽车销量同比下降13.5%,韩国五大车企整体销量同比下滑3%。由此导致轮胎市场需求萎靡,订单明显减少,我国轮胎出口面临较大压力。
二是贸易壁垒日益增多。今年4月29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正式启动对我国轮胎产品的特保调查,6月29日决定对我国轮胎征收3年特别关税,并最晚将于9月份将作出最终裁决;5月18日,印度财政部保障措施局发起对我国乘用车轮胎的特保调查,这是印度今年以来第5次对我国发起特保调查;6月18日,巴西外贸委员会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客运和货运汽车子午线轮胎征收最终反倾销税,有效期5年。上述国家的贸易保护措施使我国轮胎出口面临更大的困境。
据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累计出口轮胎1.3亿条,价值33.1亿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18.8%和16.2%。其中6月份当月出口轮胎2648万条,下降6.8%,价值6.6亿美元,下降6.4%。
整顿铁矿砂进口秩序迫在眉睫
海关总署昨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今年上半年我国铁矿砂进口量快速攀升,但进口主动权依然受制于人,整顿铁矿砂进口秩序迫在眉睫。
据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共进口铁矿砂2.97亿吨,价值226.3亿美元,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29.3%和下降28.4%。自今年2月以来,我国铁矿砂进口量持续攀升,4月当月进口5703万吨,创下2008年以来的月度新高。5、6月虽有所回落,但仍维持在5300万吨以上的高位运行,6月当月进口5529万吨,同比增幅达46.5%。
海关总署昨日发布的报告分析指出,上半年我国铁矿砂进口主要呈现四大特点:一是进口量持续高位运行,价格仍处于下行通道。二是自澳大利亚进口迅速增长,自印度和巴西进口增长平稳。三是国有企业仍是进口主力军,私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进口活跃。上半年我国国有企业共进口铁矿砂1.86亿吨,增长9.7%,占同期我国铁矿砂进口总量的62.6%。四是从地区看,北京、河北和山东为前3大进口省市,上述三者合计占我国同期铁矿砂进口总量的47%。
截至目前,我国与三大矿商的谈判仍处于僵局,但上半年我国铁矿砂进口规模仍然呈现快速增长势头。
海关总署分析指出,上半年铁矿砂进口快速增长主要在于三大原因:一是我国钢铁逆势增产,带动铁矿砂进口增加。今年前5个月,我国钢材产量同比增长3.7%,从而带动了进口铁矿砂大量流入我国。
二是国外矿商加大现货供应量。为降低对长协合同的依赖和避免在低位被锁定价格,在今年铁矿石定价谈判之初,国外矿商尤其是力拓公司加大了对市场的现货供应量,并降低了最低出货单位,一些中小钢企和贸易商得以直接向其购买,而中小钢企不需要消化以前的高价长协矿,开工率明显好于大型钢厂,进口动力较强。
三是国内铁矿砂替代作用下降。由于当前国内独立矿山停产现象严重,导致国内供应量出现下降态势。今年前5个月我国铁矿石原矿产量为2.96亿吨,同比下降6%。加之国产矿品位低、杂质多,难以跟价格优势明显的进口铁矿砂竞争,对进口矿的替代作用显著下降。
钢材闲置产能快速释放 将加大供需矛盾
通过对今年上半年我国钢材进出口格局的分析,海关总署昨日发布预警报告称,近期国内钢铁行业闲置产能快速释放,可能导致国内供应量急剧放大,激化市场的供需矛盾。
据海关总署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出口钢材933.6万吨,价值101.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65.3%和59.7%。同期,我国进口钢材812.8万吨,价值92.6亿美元,分别下降1.8%和18.8%。
海关总署称,今年上半年我国钢材进出口一个主要特点是:4月、5月、6月连续3个月出现净进口格局。其中,对传统市场出口急剧下降,自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进口激增。上半年,我国对韩国出口钢材下降72.8%;对东盟出口下降75.7%;对美国出口下降60.3%;对欧盟出口下降77.5%。同期,我自俄罗斯进口70.1万吨,增长7.3倍;自哈萨克斯坦进口31.6万吨,增长2.6倍。
海关总署表示,虽然我国去年12月1日和今年1月1日分别取消了67个税号的钢材出口关税和钢材出口许可证管理制度,今年4月1日和6月1日又先后提高了包括冷轧板卷、热轧合金钢板卷、普碳热轧板卷、普碳中厚板在内多个钢材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但是由于国内外价差较大,短期内我国钢材出口情况难以改观,而国外低价钢材大量流入国内,导致我国钢材对外贸易再度出现净进口格局。
海关总署发布的报告同时指出,上半年我国钢材出口均价呈现整体下滑态势,6月份跌至每吨931.5美元,同比下降10.6%,环比下降6.3%,为2008年以来出口均价首次同比出现负增长;而进口均价在连续7个月持续走低之后开始出现反弹,6月当月进口均价每吨为1044美元,同比下降32.1%,环比增长9.3%。
信息来源:http://www.ec.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