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在调查中发现,深圳、惠州、东莞之间存在多条断头路、瓶颈路的现象,主要原因是以前各市的公路建设标准各异。随着深惠莞一体化的推进,三地交通部门的互访与实地考察也越来越频密。各方一致认为,要解决断头路和瓶颈路问题,必须跳出城市自身的圈子看问题,要加快打通已在三市之间形成的断头路和瓶颈路,同时改变多年来三市道路规划与建设“各自为政”的局面。
数天前,由深圳市公路局党委书记梁仁春带队的调研团来到东莞,与东莞市交通局、公路局、市路桥总公司相关负责人首次坐在一起,拍板东莞长安与深圳松岗之间新建的河东立交在7月初通车。这是深惠莞破解断头路与瓶颈路现象的一个案例,也为三地一体化发展、尤其是实现交通方面的一体化开了好局。
加快疏通多个交通瓶颈
目前,深圳西北部仅有107国道、广深高速与东莞连接,两地车流均汇集于松岗塘下涌至长安涌头村这段数百米长的瓶颈,无论是107国道、还是广深高速,经常发生塞车。
为缓解交通困局,长安镇政府和松岗街道经过协商,决定利用广深高速高架桥下两侧的辅道,修建一条连接松岗和长安的第二通道——松安路。其中,与松安路相连的河东立交是关键的交通节点。它横跨东宝河,连接东莞与深圳,可极大方便莞深两地居民出行,并最大限度缓解省道358和国道107长安至深圳松岗段的交通压力。经有关部门规划,在东莞长安振安一路与松岗街道松安路立交桥处,设置碧厦双向次票收费站,深圳、东莞两市各收一边。而正是由于该收费站迟迟未建成,直接导致河东立交建成年余仍未通车。
深圳、东莞两市交通部门经过商议,双方意见初步达成一致:力争碧厦收费站在今年7月开通收费,让莞深河东立交同时实现通车。据悉,目前碧厦收费站(东莞)站棚的主体已基本完成,整个工程计划本月底可完工。而深圳则在今年3月完成碧厦收费站(深圳)的工程施工招标,施工单位已进场,原本计划今年底前完工。两地交通部门协商后一致明确,争取加快工程进度,力争在7月实现两边收费站的同时开通收费。
205国道(深惠公路)是连接深圳与惠州两地的主要干道,深圳段目前正在与地铁3号线建设施工同步进行改造。但由于深惠两地的公路建设标准不同,205国道两地交界路段漏斗形车道易形成又一个“肠梗阻”。据了解,目前深惠公路是按照高标准建设,从布吉到坪地段按8车道建设,但与惠州连接的路段是按照4车道建设的。如果惠州方面不扩建,国道的两地交界处很可能成为一个塞车点,而且难以满足两地车流的迅猛发展。让人欣喜的是,从惠州方面传来消息,205国道惠城区至深圳龙岗区交界处这一段,惠州计划近期按8车道进行改造,交界路段漏斗形“肠梗阻”现象有望解决。
诸如上面这种情形的“断头路”、“瓶颈路”在深莞惠之间还有不少。比如,博深高速(粤湘高速公路博罗至深圳段,跨莞惠深三城,可从东莞谢岗至惠州博罗县,在惠州立林镇建有一座立交)沥林北立交衔接问题,因涉及征地拆迁,遇到障碍,如何使谢岗衔接到立交和高速路成为问题。又如,深圳观澜观光路与东莞塘厦镇沙湖大道都是双向4车道,两条路相隔仅2.1公里,然而横在其间的是一条仅双向2车道的小水泥路。针对这些情况,深惠莞三地交通部门都在积极行动,认真梳理,各自提出改造、对接方案,使三地间交界处的道路更加通畅。
协调道路规划实现路网对接
深圳市交通局局长黄敏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表示,为促进深莞惠一体化,深圳将加快推进新和路-建安路、如意路-龙凤大道等深莞间衔接道路的前期工作,推进与东莞、惠州相关连接道路的建设,启动深惠高速公路扩建前期工作。同时,加快南坪二期、沿江高速、丹平一期等项目的建设,加快外环高速、东部通道、清平二期等项目的前期工作,完善特区外高快速路网体系,打通城市对外、过境、疏港、特区内外和东西联系五大通道。另外,力争建成通车6个国省干道网路段,开工建设9条国省干道,构筑特区外“十横十五纵”国省干道网,打通特区外组团间联系通道,支撑轴带组团式城市发展。
根据深莞惠三市市长日前签署的《深莞惠边界道路建设及连接工作计划》,未来5年深圳、东莞、惠州三市衔接道路将主要建设11条高快速路、7个国省干道项目。该《计划》进一步明确了深圳的路网建设目标,在市交通局近日举行的推动交通固定资产投资重大项目动员会上,该局透露近期着力抓好的16项交通重大项目中有10项是道路工程,其中国道205(深惠路)改造、广深沿江高速公路(深圳段)、东部沿海高速公路、梅观高速公路扩建工程等,都将对促进深莞惠交通一体化发挥重要作用。
与深圳对接方面,东莞市交通局近日提出了8条道路的路网对接方案,比如建设清皇路(双向4车道,总投资约1.95亿);龙凤大道(双向4车道,总投资约2亿),将缓解省道359的交通压力;犀牛陂路(双向4车道,投资约1.29亿),建成后可密切两地的联系;打通沿海公路与宝安大道(双向6车道一级公路标准,总投资约61亿),不仅有利于分流107国道的交通流,也可大大促进虎门港的发展。
针对这些规划与对接方案,深莞惠三市在各自行动的同时,还在密切进行磋商。随着各项具体工作的推进,三地路网衔接工程建设将驶上快车道。
信息来源:http://www.sz.gov.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