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南头海关办公室副主任、同时又兼任广东深圳报关协会宝安服务处主任的我,一方面,身为一名海关干部,按照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实现把关与服务的平衡,是工作的根本要求;另一方面,身为一名报关协会基层管理者,配合政府部门加强对报关行业的管理,改善报关市场的经营秩序,促进会员间的交流与合作,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又是责无旁贷的使命。三年来,结合海关工作和协会工作,我按照“把握共性,做好特性”的思路,在把关与服务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现将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
做好“两个服务”,提升服务效能
做好服务是建设服务型海关的要求,也是协会的根本宗旨。如何将海关服务与协会服务充分融合,发挥海关服务和协会服务优势,实现两者的共融共通,是我一直以来恪守不变的工作方向。在海关服务方面,我依托在海关分管外联及政策宣传工作的优势,将海关政策宣讲与企业政策诉求相结合,根据国家经济政策变化和海关监管政策变化,组织政策宣讲活动,缩短政策传递链条,方便会员企业在第一时间把握政策法规的本义,以尽快做好企业内部运营调整,降低政策调整带来的影响。尤其是在经济波动等形势下,第一时间组织做好形势分析,并将企业运营中出现的困难和诉求报送海关政策研究部门,促进帮扶措施的及早出台,及时化解会员的运行困难。如在2008年6月20日深圳发生特大水灾辖区会员企业遭受较大损失时,及时协助组织海关领导到会员单位调研,并配合研究部门制定出台《南头海关支持救灾工作八项措施》,为受灾单位提供一站式通关服务,海关服务职能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在服务会员企业方面,则建立了会员企业问题跟踪处理制度,对会员企业问题进行汇总,协助查找原因并跟踪解决,做好问题反馈回访,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和质量。譬如,某会员企业因海关立案合同备案需交纳超亿元的风险担保金,我在获悉会员企业资金压力大等困难后,及时将企业困难反映到海关风险部门,并协助进行专题研究后报请海关上级部门批复。最后,在不违反政策法规的前提下,对该企业征收的风险担保金酌情予以减少,企业深表满意和感激。
架设“一个桥梁”,促进关企共融
作为报关服务市场的主要指导力量,报关协会是海关与企业沟通的桥梁。广东深圳报关协会宝安服务处地处深圳外向型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区域,担负着南头海关辖区5000多家有报关业务的企业与驻地海关的报关协调业务。加工贸易政策变化快,海关监管改革进展较快,辖区企业数量多、报关诉求多样,服务处作为海关和报关企业间不可或缺的桥梁作用更加明显。为此,我一是缩短海关与企业信息链条,一方面将企业的诉求及时告知海关研究部门,另一方面也将海关政策及时传递到企业,帮助企业及时了解海关政策;二是做好海关与企业之间的互通互联,结合经济形势变化,及时组织关企座谈,面对面交流沟通,化解误会,增进信任;三是畅通进出口通关渠道,推动政府管理部门信息共享建设,促进海关、国检、商务等部门的执法配合,完善报关企业通关服务链条。今年以来,先后协助完成南头海关与宝安区总商会签订直联制度,与宝安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建立信息共享制度,解决了商检和通关联系不畅问题,提升了商检产品通关效率。
突出管理创新,净化报关环境
报关协会宝安服务处成立至今,我清醒地认识到提供优质服务,推动企业间的横向联系,协调企业间的利益关系,创造公平竞争、相互协作的市场环境,促进全行业健康发展是报关协会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辖区企业数量大,报关企业参差不齐,因而个别不法报关企业违法乱纪行为,严重干扰了报关市场环境,影响到报关企业诚信通关服务,成为害群之马。为改变这一状况,我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大胆创新,力求走出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来。一是积极探索报关公司全程代理企业通关,解决企业多环节通关不畅问题;二是联合中国银行推行报关费用网上自助缴费系统,倡导“阳光关务”,有效解决了报关市场恶性竞争等问题;三是开展报关关务培训工作,对报关关务管理、报关技能等内容进行培训,提升报关业务水平。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回首三年来的宝安服务处工作,我体会到,惟有海关、企业的共赢才能促进海关事业的进步,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面对形势多变的执法环境和服务环境,无论是海关工作还是协会工作,在要求更高,担子更重,责任更大的形势下,必须继续秉承“服务是生命,桥梁是纽带,管理是保障”的工作理念,解放思想,脚踏实地,尽心尽力做好各项工作,海关与协会的和谐共进才能成为现实。这既是我的心愿,也是我的目标。我将为此而努力!(广东深圳报关协会 陈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