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海关全力支持深圳物流业建设,促进地方经济繁荣发展
30岁的深圳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奇迹!深圳发展速度之快也被世界赞誉为“深圳速度”。在深圳这个有着明显外向型经济模式的城市,之所以取得如此成绩,离不开一个科学创新、锐意改革的现代化海关的优质的服务。
一组数字验证了深圳海关的高效优质服务——目前深圳关区进口平均通关时间25分钟;出口平均通关时间4分钟;进口平均现场作业时间8分钟小时;出口平均现场作业时间3分钟,在全国各口岸中居于领先地位。
依托珠三角的区位优势和毗邻香港的海港优势,深圳现代物流业得到了持续快速发展,物流业成为深圳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根据深圳市最新规划, “十二五”期间,深圳将建设成具有国际资源配置功能和国际商务营运功能的全球性物流枢纽城市。
“物流业已成为深圳第二大支柱产业。深圳正日益发展成为国际物流枢纽城市地位,未来的‘十二五’期间,深圳海关将不断地创新物流发展模式,保持提供功能最齐全、政策最优惠的服务,努力推动深圳发展建设成为一个国际性物流枢纽城市。”深圳海关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深圳渐成全球性物流枢纽
深圳这个以外向型经济模式为主的城市,经过30年的发展,一跃成为国际大都市,其背后原因,与深圳海关有着密不可分。30年来,深圳海关的改革适应了特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1980年到2009年的三十年间,深圳海关监管进出境人员数量增加了26.2 倍,监管进出境运输工具增加了 34.2倍,税收增加了 33.1 倍;2009年深圳关区进出口总值 3525.9 亿美元,占内地进出口总值的 16 %,监管出入境人员 1.9 亿人次,占内地52.9% ,监管进出境运输工具 1453.1 万辆(卡、艘)次,占内地 67.6%,征收税款入库 703.8 亿元,占内地 7.6 %。名项监管业务数据在内地海关均名列前茅。
记者从深圳市交通运输委了解到,“十一五”期间,深圳市现代物流业克服全球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总体上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2009年,全市物流业增加值789.53亿元,占全市GDP的9.63%,与2005年相比年均增长14.1%。 “十二五”期间,深圳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将按照深圳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要求,加快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着力打通进口物流通道,把深圳建设成为全国最优秀物流服务城市、具有国际资源配置功能和国际商务营运功能的全球性物流枢纽城市、亚太地区重要的多式联运中心和供应链管理中心。
业内专家称,海关的高效服务对地方乃至国家经济至关重要,深圳海关根据地方经济特征创新改革,有力推动了地方物流经济健康发展。
海关改革引领港区物流业繁荣发展
“十一五”期间,深圳港区物流业发展迅猛。借助着珠三角地区制造业的优势,后方物流仓储业正在成为港区物流发展的新亮点,包括马士基在内的众多国际知名物流企业近年在深圳港区抢滩登陆,带动了出口监管仓的发展。传统的海关监管模式已经难以满足这一现代物流的成长。
以深圳东部大港盐田港为例,该港暂进空箱量占进口集装箱总量的七成多。传统模式下,遏制了整个港口的吞吐能力和整体通关速度。
为了主动适应港口业务量快速增长的需求,深圳海关推进多项业务整合创新,配合盐田港网络化港区建设试点,推进特殊监管区域的功能整合,实现仓储货物“一次申报、一次审单、一次查验”和7天24小时运作的目标,促进了港区生产能力不断攀升。
海关的通关改革,带来的直接结果是通关便利了,通关便利的结果则是盐田港区及深圳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今年1到9月份,盐田港的吞吐量达到了748.63万标箱,比去年同期增长21.87%。目前,深圳港已稳坐世界大港的第四把交椅。
盐田国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09年,深圳海关在隶属海关大鹏关启动了出口环节分类通关改革试点,运行至今,效果良好。目前盐田港区约四成以上的报关单证享受到了“低风险快速放行”优惠待遇,通关时间平均缩短了大约20-30分钟,出口货物的通关效率大幅度提高,出口企业物流运作成本相应降低,使客户真切地感受到了分类通关改革带来的巨大便利。
“数字是最具有说服力的了,我公司在大鹏海关发放的一批货物的通关时间只有4个多小时,而在其他港口需要两三天。”日本住友公司在深圳的一位负责人如是说。在对大鹏海关的通关速度充分了解后,住友公司最终下决心将一个投资额达数亿美元的大项目放在了深圳。
优化通关模式培育物流良好发展环境
海关相关负责人介绍,“十一五”期间,深圳海关不断地致力于优化通关模式、促进贸易便利化,为深圳物流产业发展培养良好的发展环境。
2009年6月1日,深圳海关在蛇口港、大鹏港和机场率先启动了海、空运口岸出口分类通关改革试点。这是深圳海关运用风险管理、企业分类管理等现代化管理理念和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对现行通关作业进行的一次重大改革,大幅提升了守法企业的通关速度,推动了深圳物流业的再次提速。
分类通关改革能给企业带来什么好处?华商联物流报关公司报关部副经理陈渠深告诉记者,“以前审单是平均用力,前台接单后台审核,光审单就要30分钟,现在低风险报关单只用10秒。以前一项报关事务要两三个人做,现在一个人就能完成。”
大鹏海关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截止于9月30日,大鹏海关通关现场的出口报关单量为199.63万份,其中“低风险快速放行”比例达77.18%。这位负责人表示,“近八成的出口货物适用分类通关,不仅使货物的通关效率大幅提高,企业物流运作成本大大降低。”
目前,深圳海关已将出口货物分类通关改革已推广到所管辖15个海关16个业务现场,业务类型包括了海运、空运、公路、转关及海关特殊监管区的出口货物。进口货物分类通关试点也于今年8月31日在深圳湾海关正式启动。
为进一步提高海关的验放效率,降低货物在内陆省份与深圳口岸之间的运输成本和抵达深圳后的仓储成本,深圳海关采取区域通关组合模式,将粤港跨境快速通关与“属地申报、口岸验放”模式结合起来,减少了跨关区货物的通关环节,也减轻了口岸的通关压力。
目前,深圳海关“组合模式”业务范围进一步推广覆盖至长沙、南昌、山西、青岛四个直属海关关区及其辖下相关企业。“组合模式”已成为内地物流业发展的一条“高速公路”
与此同时,深港两地海关启用了“查验结果参考互认”、X光机查验结果互认等合作,为陆路口岸跨境物流通关再次提速。
深圳海关打造的便捷通关环境和提供的优越服务措施,吸引了众多的跨国公司落户深圳。今年2月份,空港物流巨头UPS宣布,将其在UPS亚洲转运中心由菲律宾克拉克迁到深圳。这标志着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包裹递送公司以及全球领先的供应链服务提供商正式落户深圳。
拓展保税物流功能延伸企业产业链条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在外贸经济发展的优势非常明显,它们为供应链企业提供综合物流服务、优化产业链间的深加工结转、延长加工贸易的国内增值链,对促进加工贸易企业的转型升级发挥了积极作用。
“十一五”期间, 深圳海关不断地拓展特殊监管区域的保税物流功能,从政策咨询、设计规划、功能优化等方面给予支持,努力促进培育深圳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深圳海关监管的特殊监管区包括3个保税区、1个保税物流园区、2个出口加工区、1个保税港区;保税监管场所包括27个保税仓库、35个出口监管仓库以及1个保税物流中心。
2009年8月,华为、神舟保税仓库作为全国首个开展出口产品售后检测维修的保税仓库试点也正式启用,每年可为企业节省2600万美元。利用保税仓库开展企业出口产品进境维修业务,促进了加工贸易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延伸,这是支持促进保税物流业发展的又一创新举措。
今年8月,国务院正式做出批复同意《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就在当月,作为目前中国内地开放层次最高、政策最优、功能最全的第六个保税港区——深圳前海湾保税港区,已经成为前海片区的先期启动区,并先期大胆探索实践一年时间。深圳前海湾保税港区的成功运行,对强化深港合作,提高深港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促进珠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双转移”,继续发挥经济特区“试验田”和“排头兵”作用,为国家的进一步改革开放探路引航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据悉,一年来,保税港区各项业务迅猛发展,码头吞吐量已近180万标箱,进出口总值约46亿美元,海关监管货运量155万吨,审核各类报关单证11万份,上缴税款5.2亿元人民币。
作为港区企业,海运物流有限公司对深圳海关服务感触颇多,该公司副总经理郑琰熔说,深圳海关以服务保税港区、实现其基本功能为出发点,采用了很多先进的科技手段,并结合前海湾保税港区特点,创新监管方式,有效提高了通关效率,作为企业感受明显。同时,为确保在满足海关有效监管下能够最大程度的便利企业运作,深圳海关在筹备初期即邀请了招商局集团相关企业积极参与监管方案、业务需求、信息系统开发等工作,积极进行监管方式的创新,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正是因为采取了上述各项措施,保税港区业务类型得以不断拓展,高端客户陆续进驻,逐步凸显了保税港区功能优势,从而推动产业升级。一年来,先后有DHL、飞利浦、家乐福等国际知名企业在保税港区开展业务,货物类型由原来的家电、玩具等产品向液晶显示屏、IC、拉菲红酒等高价值产品转移,货物流向也由之前的“出口集拼、单向流动”转变为“进出兼顾、双向流动”。
10月18日上午,深圳机场保税物流中心正式封关投入运营。据深圳海关相关负责人介绍,深圳机场保税物流中心具有先天的区位和交通综合优势,具体表现在:一是可以实现365天×24小时货物通关操作;二是5分钟之内可到达主交通网络,30分钟可到达公路口岸;三是可利用跨境快速通关模式,实现与香港之间货物的快速流转;四是可对空、陆、海不同的运输方式进行自由组合,可构建多元化的业务体系。
深圳海关相关负责人表示,深圳机场保税物流中心正式封关运作后,可实行24小时监管和预约通关,中心通过采用“入中心即退税”政策,帮助国内客户实现“非离境退税”,大幅度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提高资金周转率。
深圳机场物流中心投入运营将成为深圳市对外开放和外向型经济发展一个新亮点,该中心将通过深圳机场密集的国内航线与国际航线相结合,可全面连接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真正实现深圳“以港兴市、两港齐飞”的发展战略、为将深圳打造成全球性“物流中心”和“贸易中心”发挥重要的功效。
信息来源:《香港商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