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海关总署
3月9日上午,长沙海关所辖韶山海关门前鞭炮齐鸣。邵东打火机协会下属的10多家企业负责人在会长陈书奇的带领下,向韶山海关送来了一面写有“勤政廉政、心系企业”字样的锦旗。企业为何如此隆重地给海关送锦旗呢?这还得从头说起。 邵东一次性打火机行业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初期主要是为沿海企业生产零配件。2001年,韶山海关成立,邵东的打火机企业纷纷在韶山海关注册,从事进出口业务,开始与沿海地区加工贸易企业竞争。但是光靠劳动力优势并不足以让邵东的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慢慢地,许多企业失去了发展的后劲和积极性,一个好不容易发展起来的产业眼看着就要走入“死胡同”。 韶山海关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积极深入邵东县开展调研,向企业宣讲加工贸易政策的优势和好处,了解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出台具体扶持措施,支持企业走加工贸易发展之路。2006年2月23日,邵东的打火机企业终于办理了第一本加工贸易手册。 3个到位 提供优质服务 邵东打火机企业很多都是从小作坊发展起来的,是典型的家族式企业,企业管理人才较为缺乏,对进出口业务也不熟悉,韶山海关在工作中做到“3个到位”,帮助企业下好“加工贸易”这盘棋。 政策宣传到位。自2006年初至2008年底,韶山海关先后8次与邵东县商务局和邵阳市商务局一起组织举办进出口企业加工贸易业务讲座,宣传加工贸易业务政策、法规以及加工贸易业务办理知识等,帮助企业了解和熟悉加工贸易政策和业务办理流程。 业务指导到位。针对每一家办理加工贸易的打火机企业,韶山海关从加工贸易手册的备案到合同的执行、从保税料件进口储存到加工成品的出口、从财务账册的设置到生产原始数据资料的登记,在各方面都予以指导帮助。 优质服务到位。邵东县距离韶山海关有200多公里,企业到海关办理业务很不方便。为此,韶山海关专门针对邵东打火机企业推出了“1天”服务机制。办理业务时,海关提前与企业进行电话联系,能够在电话中解决的问题就在电话中解决,需现场办理的业务,海关也是先通过电话沟通,告知企业准备好相关单证,并在业务现场为企业当天办好有关手续。 把好3关 让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为了保证邵东打火机加工贸易企业健康可持续地发展,韶山海关从规范发展的角度把好“3个关”:把好手册办理准入关。对于每一个首次办理加工贸易业务的企业,韶山海关均派关员下厂,实地查看企业生产场所,现场对企业的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就保税料件、制成品的存放、使用、管理、记录核算等提出要求,并为企业提供培训服务,帮助企业员工熟悉海关业务办理流程。把好中期核查关。为规范企业发展,韶山海关克服人力紧张、路途遥远等困难,坚持每年抽出2周时间对所有的打火机加工贸易企业开展集中中期核查。3年来,韶山海关共有100余人次深入打火机加工贸易企业,制发《保税核查处理通知书》9份,保证了邵东县打火机企业加工贸易业务的良性发展。把好单耗核准关。单耗的核定是海关对保税料件监管的重点,若核定单耗高于企业的实际单耗,则企业会剩余保税料件,就可能发生串料、违法内销和倒卖保税料件等违法违规行为。韶山海关在对10余家打火机企业100余种不同规格型号的产品进行广泛深入调研后,确定了2类一次性打火机14种成品的单耗标准,较好地规范了企业行为。 在海关大力的支持下,邵东县打火机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2006年,邵东县打火机企业完成加工贸易进出口值1052万美元;2007年,完成加工贸易进出口值4697万美元;2008年,企业加工贸易进出口值达到7370万美元,在全省各市县中位列第二。邵东县打火机加工贸易业务3年三大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如今的邵东县拥有打火机加工贸易生产企业10余家,配套企业几十家,年出口打火机近20亿只。 邵东县打火机协会会长陈书奇在赠送锦旗时动情地说:“没有海关的大力支持,就没有邵东县打火机行业的今天,海关用好了一项政策,救活了一个产业。” (黄勇华 罗志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