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总体框架下,遵循政府推动、市场主导,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协调发展、互利共赢的原则,逐步实现深惠莞三地发展战略、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区域创新、市场体系、产业结构、社会管理、环境保护、资源保障、城市文化等“十个统筹协调”,努力将珠江口东岸区域打造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开放度最高、辐射力最强,经济发达、法治健全、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民生幸福的战略性经济合作区,争当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先行区,为广东新一轮改革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珠江口东岸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正翻开历史性的一页。昨天下午,深圳、惠州、东莞三地党政主要领导,在深圳五洲宾馆召开首次联席会议,共商合作大计,共绘发展蓝图,并签署了一份旨在推进珠江口东岸地区紧密合作的《框架协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省长黄华华近日专门作出批示,对深惠莞三市积极落实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迅速建立起合作机制的举措给予充分肯定,对下一步的工作提出要求。
深惠莞三市联席会议由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刘玉浦主持。深圳市长许宗衡,惠州市委书记黄业斌、市长李汝求,东莞市委书记刘志庚、市长李毓全出席了联席会议。
刘玉浦在主持会议时传达了汪洋书记、黄华华省长的批示精神。汪洋在批示中说,深圳惠州东莞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建立了珠江口东岸地区一体化发展的机制。他要求“下一步从工作层面抓紧把今后尤其是今年能做什么事排出来,使合作开始起步”。黄华华在批示中充分肯定推进珠江口东岸地区紧密合作框架协议的制订,称赞深圳、惠州、东莞三市“认识高、抓得紧、行动快”。
国务院今年初出台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以广州、深圳为中心,以珠江口东岸、西岸为重点,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根据深惠莞三市市长昨天签署的《推进珠江口东岸地区紧密合作框架协议》,三市将打破行政体制障碍,创新合作机制,促进要素合理流动,优化资源配置,重点加强区域发展规划、产业发展、区域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治理、生态保护、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等方面的紧密合作,全面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
昨天的联席会议上,刘玉浦、黄业斌、刘志庚分别介绍了深圳、惠州、东莞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加快推进三地紧密合作的工作设想。
刘玉浦在讲话中指出,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这是顺应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是从驾驭全球竞争格局和全国发展大局出发赋予广东和珠三角的一项重要使命,也是广东和珠三角实现新的更大发展的一个重要机遇。特别是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其严重冲击和影响还在进一步显现,推动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广东经济克服挑战、转危为机、再次腾飞的重要动力。
刘玉浦表示,汪洋书记在今年省两会上强调“落实《纲要》的突破口在于珠三角城市一体化”,这为我们加强深惠莞三地合作进一步作出了动员、指明了方向。黄华华省长在省人代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对加快推进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作出了部署。深圳、惠州、东莞地处珠江口东岸,是《纲要》确定的珠三角一体化的重点区域,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深惠莞三地紧密合作、推进珠江口东岸地区经济一体化的重大意义,增强在新形势下推进三地紧密合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刘玉浦指出,我们要认真落实汪洋书记和华华省长的指示和部署精神,按照《纲要》提出的总体目标,在中央和省的领导下,在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总体框架下,遵循政府推动、市场主导,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协调发展、互利共赢的原则,逐步实现深惠莞三地发展战略、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区域创新、市场体系、产业结构、社会管理、环境保护、资源保障、城市文化等“十个统筹协调”,努力将珠江口东岸区域打造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开放度最高、辐射力最强,经济发达、法治健全、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民生幸福的战略性经济合作区,争当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先行区,为广东新一轮改革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黄业斌在发言中表示,惠州将以科学发展理念,全力支持以深圳、东莞为龙头打造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和国际化城市,支持东莞制造业转型升级,全面加快与深圳、东莞的“十大对接”,主动接受深圳、东莞的辐射带动,促进自身发展。刘志庚表示,当前,三市应以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引,全面加强合作,破除地域观念,形成互动共赢的良性发展。东莞将从规划定位、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环保、社会管理、领导机制等六个方面强化与深圳、惠州的协作对接,形成珠江口东岸地区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深圳市领导许勤、戴北方、李锋,惠州市领导黄仕芳、吴卫华,东莞市领导何嘉琪、江凌等参加了会议。
信息来源:http://www.sz.gov.cn/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