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促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已成为推动深圳经济质量向高端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深圳加贸企业转型升级取得了怎样成效?昨日,记者获悉,在深圳海关的大力支持下,很多加工贸易企业“华丽变身”独立法人企业,并通过研发和引进先进技术,向产业链高端转移,国内外市场得到有效开拓。相关数据显示,2011至2012年,深圳海关共办理企业转型升级888家。今年1至5月,该关加工贸易内销征税13.95亿元,同比增长7%。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深圳加工贸易进出口在全国排第二位,约占全国的五分之一。近年来,为促进深圳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提升产品及产业链含金量,深圳海关推出了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多项措施。如,在推动加工贸易企业就地转型和梯度转移方面,加大对来料加工企业不停产转型为外商投资企业的支持力度,方便企业办理不作价设备和减免税设备的结转手续,对联网监管企业转型的保持原有的联网监管模式。对企业在深圳海关关区内转型和搬迁的,维持企业信用记录、管理类别不变。研究建立跨关区的企业信用互认机制,加强与承接地海关的联系配合,方便企业转进或转出。 越来越多的加贸企业借力海关支持成功转型。鑫群大一汽车车厢装配来料加工厂就是在海关贴心服务的支持下,实现成功转型。记者了解到,该厂是沙头角海关辖区唯一一家来料加工“联网监管”企业,从一家专门从事代工的生产型企业,转型为集设计、研发、专利许可、技术服务及生产制造为一体的创新型企业。在海关的指导下,该厂将来料加工更改为进料加工,将“两头在外”的旧模式升级为自主经营运作模式。 转型后产业链向研发等增值环节扩展。住友电工电子制品(深圳)有限公司在海关支持下成功转型,产品从普通线路板电线升级为高科技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链条从一般加工向研发、设计拓展,销售范围扩大到诺基亚、夏普、索尼爱立信等高技术公司。深圳晶辉科技公司从一家专门从事代工的生产型企业,转型为集设计、研发、专利许可、技术服务及生产制造为一体的创新型企业。在深圳海关支持下,该公司将来料加工厂改为中外合资企业,将来料加工改为进料加工,将两头在外改为自主经营和运作,市场也扩展到欧美等地。罗仕拿电子(深圳)有限公司过去也是一家来料加工企业,靠国际订单生存,其生产的门禁、读卡器、网络监控系统等安防产品,不能直接销往国内市场。在金融危机中,企业如果不及时转型,瞄准国内大市场,很可能被淘汰出局。深圳海关等政府部门先后到该公司调研,实地解决企业难题,最终罗仕拿公司成为深圳首家原地不动产转型成功的企业,为深圳加工贸易企业转为外商独资企业提供了范本。
信息来源:《深圳商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