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海关立足改革开放前沿深深扎根于改革开放沃土,在促进深圳经济社会发展中实现自身跨越式发展
“深圳海关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在30年对外开放过程中始终发挥着海关改革创新排头兵的作用。”昨日,深圳海关关长邹志武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30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发展、成熟并取得辉煌成就的30年,也是深圳海关在中国海关事业蓬勃发展和深圳特区快速崛起的背景下,不断改革创新,建设现代化海关的30年。
“深圳海关这30年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改革创新的历史,应该说也是全国海关改革的一个缩影。”邹志武说,深圳海关一直积极顺应改革开放的趋势,成为中国海关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深圳海关以主人翁精神,立足改革开放前沿、深深扎根于改革开放沃土,解放思想、服务大局,把关服务能力不断增强,队伍素质和形象不断提高,从而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并实现了自身新的发展。
峥嵘岁月 改革先锋
邹志武回顾了深圳海关发展的历程。
1887年,在香港成立的九龙关为深圳海关前身。1997年随着香港回归,九龙关更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深圳海关”。深圳海关作为百年老关,改革开放30年来,伴随着特区的建立与发展,步入了崭新的发展历程。
“深圳海关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历程,大致经过了4个阶段。”邹志武说,第一阶段是顺应改革开放形势,开拓进取,寻求开放背景下大发展的探索期。
1978年,改革开放春风鼓荡岭南,蛇口率先拉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大幕。围绕海关总署“促进为主”的工作方针,深圳海关用好、用足国家给予优惠政策,支持刚刚起步的特区经济,同时开始了海关业务改革的大胆探索。
针对国门打开后香港与内地人员往来日趋频繁的趋势,深圳海关1986年在罗湖口岸实施了旅检业务的“红、绿色通道”改革,率先拉开中国海关改革的序幕,当年就有2332万进出境人员获益。因此有人说,中国海关的改革从旅检开始,就发轫于深圳罗湖海关。
1987年针对“三来一补”企业增长迅猛、公路口岸无法满足急剧增加的进出境货物和运输工具通关需求的问题,深圳海关进行了加工贸易集报清单制度改革,为特区吸引外商投资和促进珠三角地区加贸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深圳海关敢开全国海关科技应用先河,早在1978年开发制成海关系统第一套电子计算机系统,用于旅检征税工作。初期的成功改革,在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也为全国海关业务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
“第二阶段是深圳海关逐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海关业务大改革,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的快速发展期。”邹志武说,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国家外贸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增长,深圳对外经贸往来和人员交往更加频繁,海关工作也随之进入一个业务大发展时期。
上世纪90年代初深圳海关监管进出口货物已达1700多万吨,1996年更是突破了4300多万吨,年监管进出境旅客由3000多万人次猛增至6500多万人次,监管进出境车辆翻了8倍,监管的“三资”企业增长了177%。随着深圳盐田港和机场国际航线的开通,海港和空港监管业务迅猛发展,基本形成陆海空俱全的全方位开放格局。
“严密监管与高效运作,业务迅猛增长与管理资源相对有限的矛盾逐步凸显,给海关履行职能带来了很大压力,深圳海关以业务大改革促进业务大发展。”邹志武说,1992年选择通关制度改革为突破口,1994年延长口岸开放时间,1996年在陆路口岸安装车辆自动识别系统,引进全国第一套集装箱检查设备,增强了监管效能,并对征税、加贸和统计等工作进行程度不同的改革,初步形成一套较严密的管理制度,并初步建立现代海关物流监管体系,通关效率进一步提高,对全国海关改革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大,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也更强。深圳进出口贸易总额自这一时期开始一直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位。
“第三阶段是深圳海关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方向,重振雄风的时期。”邹志武说,以1998年全国打私工作会议为标志,打私工作深入开展,海关队伍出现个别执法腐败案件。在党和国家、海关总署、地方党政的关怀爱护下,深圳海关不但经受住了廉政风暴洗礼,而且在工作上取得了新的飞跃。组建缉私警察队伍,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开展了一系列打私联合行动和专项治理,有效遏制了关区走私活动,忠诚地守护了国家和地方的经济、政治、社会安全。2002年海关总署确立“依法行政、为国把关、服务经济、促进发展”工作新方针,深圳海关也果敢提出了思想观念、管理制度、管理手段“三项创新”,并推出了一系列提高通关效率、便利守法企业的措施。2001年启动“提速”工程,出台了支持外贸出口的“9项措施、8项承诺”;2002年,在富士康保税工厂率先进行了“EDI联网监管模式”试点,对加工贸易监管具有划时代意义,代表了中国海关加工贸易监管改革的发展方向。
这一时期,惠州海关调整由深圳海关管辖,深圳海关主动融入到惠州大发展当中,优化通关环境,加大对惠州“中海壳牌”等大项目、大企业集团和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努力为惠州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同时还针对1997年香港回归内地与香港的交流更加紧密,从保持“一国两制”下香港繁荣稳定的大局出发,积极开展深港海关合作,千方百计地推进内地与香港的深度融合。
全面建设 科学发展
“第四阶段是深圳海关紧跟时代步伐,全面推进现代化海关建设,逐步走上科学发展道路的时期。”邹志武说,党的十六大确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掀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的一页。海关实施关衔制度,确立队伍建设12字要求,树立和大力弘扬“忠诚公正、兴关强国”的新时期海关精神,海关工作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肯定。深圳海关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程,步入全方位发展,更加注重将自身工作融入到国家和海关发展的大局当中,更加注重发挥自身在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支持区域发展、促进深港融合中的作用。先后出台了“支持大型企业发展10项措施”、“支持深圳市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6项配套措施”等多项兼具广泛影响力和具体实效的办法,不断拓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深度和广度。
CEPA政策实施后,深圳海关认真履行原产地管理职能,参与及推动制定科学、务实及有效的原产地规则,积极采取措施保证CEPA项下受惠货物顺畅通关。从2004年CEPA实施至今,项下受惠货物约三成是从深圳口岸进口到内地市场的,通关票数、受惠货值一直位居全国之首,确保中央支持香港各项措施在海关工作中得到全面完整实施。这个时期,乘着外贸经济快速发展的东风,深圳海关驶上了快车道,征收税款连年大幅攀升,监管通关稳步发展、缉私工作成效显著,保税监管、海关统计、风险管理、企业稽查、企业管理及海关法制等各项工作齐头并进。
在现代海关制度第二步发展战略全面启动的背景下,深圳海关每年都推出不少改革项目,大大缓解了业务增长与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2003年,在陆路口岸完善并推广了自动核放系统,公路口岸全面提速,车辆通过海关通道从原来每车次2至3分钟缩短到4至5秒。2004年推进新一轮海运通关改革,深圳海港通关提速,始终保持着世界级港口的地位。2005年积极创新企业管理模式,对大型、重点企业实施全新的“客户协调员”制度,实现了企业和海关的“双赢”。2006年重点推动通关监管、执法监督和管理资源“三项整合”工作。2007年,在深圳湾口岸实施“一地两检”查验新模式,为内地与香港互动创造了更大便利。
今年,深圳海关实行客户协调员“诚信通关”模式,启用集接单、税费、理单等各类内勤单证业务于一体的集约化管理机构,实行“无纸通关”,启动实施“中欧安全智能贸易航线试点计划合作项目”,积极出台措施支持世界级的中国海油惠州炼油项目建设、UPS深圳亚洲转运中心建设以及深圳市前海湾保税港区的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深圳海关在大力开展业务建设的同时,队伍建设也同步推进。2003年承担起全国海关准军事化纪律部队建设的试点工作,以准军事化为统筹,外树形象、内强素质,队伍在综合素质、精神面貌、执法水平、勤政廉政等方面均得到明显提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逐步形成了“忠诚、公正、专业、卓越、和谐”的深圳海关核心价值观,并与新时期海关精神有机统一,成为凝聚全体干部职工的强大精神力量。
“这个时期正是科学发展观逐步形成、提出和深化的过程,我们在工作中始终牢牢把握住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邹志武特别提到,在发展问题上,深圳海关不仅辩证地处理好内外部发展的关系,响亮地提出了深圳海关工作服务于国家和全国海关“两个大局”,还着力处理好过去、当前和长远发展关系,提出“巩固、提高、创新、发展”的工作原则,强调关员是国家把门人,更是社会经济建设者,同时将统筹兼顾运用到改革发展当中,提出了整合也是创新的理念,实现了改革从单兵突进为主向强调整合与模式创新的转变,逐步走上了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道路。
业绩辉煌 再创新功
“深圳海关是改革开放的重要参与者和见证者,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邹志武介绍,深圳海关目前业务管辖区域包括深圳市和惠州市,下设机构48个,队伍6000余人,是目前全国队伍规模最大,业务辐射华南、影响全国的直属海关。30年来,征收税款由改革开放初期不到3000万元(1978年2893万元)增长到去年的600多亿元(2007年604.18亿元);各项监管业务迅猛发展,监管进出境旅客数增加了30倍,监管进出境运输工具增加了60倍,进出境货运、运输工具、行邮物品等监管量多年位居全国海关前列。
他说,深圳海关把关服务能力和整体的执法水平得到了不断增强,全面履行了海关各项职能,为国家发展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队伍素质不断提高,纪律作风、精神面貌有了可喜的变化,特别是从2003年授衔开始,按照党和国家的要求,努力建设一支现代化、正规化、准军事化的海关纪律部队,队伍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同时不断解放思想,大胆进行了很多富有成效的改革尝试,以改革创新成果积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也为特区成为华南综合经济实力、技术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最强的现代化大都市作出了特殊贡献。
“深圳海关30年来所取得的成绩,仅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闪光点。”邹志武表示,这些成绩离不开大的政治经济环境,更是在党和国家、海关总署党组正确领导下,深圳海关历届领导班子坚决贯彻执行,一代代海关人顽强拼搏、默默奉献的结果。
今年4月,海关总署召开了全国海关工作会议,提出了建设让中央放心、让人民满意海关的目标。海关总署署长盛光祖在考察深圳期间,对深圳海关提出“五个领先”的要求,即在深化改革创新、加强基础工作、提升管理水平、提高执法能力和增强队伍素质等五方面敢为人先、勇于争先、全面领先。
邹志武表示,深圳海关将继续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努力在宏观政策调控和区域发展中更好地发挥作用;继续深化改革创新,努力破解发展中遇到的各种深层次难题;继续立足基础,着眼长远,努力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继续坚持从严治关,努力建设一支经得起各种考验、整体廉洁的准军事化纪律部队。在海关总署党组的正确领导下,深圳海关将以改革开放30周年为新的起点,全面推进海关各项改革和建设,创造新业绩,开拓新局面,进一步发挥特区海关作用,把“海关改革创新排头兵”这块牌子擦得更亮。
信息来源:http://shenzhen.customs.gov.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