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贯彻实施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方案(2009-2012年)今天通过新一期政府公报正式公布。方案提出未来几年要把深圳建设成为全国最优秀物流服务城市、具有国际资源配置功能和国际商务营运功能的全球性物流枢纽城市、亚太地区重要的多式联运中心和供应链管理中心。
《方案》提出,要通过五大策略和七大实施措施,达到具体发展目标——至2012年,深圳港货物吞吐量突破2.4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继续位居世界第四,保持国内第二大集装箱枢纽港地位;空港货邮吞吐量突破100万吨;物流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超过10%;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比重低于13.5%,接近先进国家和地区水平。
在实施举措方面,《方案》提出,一方面要全力拓展大物流服务网络,鼓励有实力的物流企业以深圳为基地,以国内主要经济区为重点,以大中型城市为节点,构筑覆盖全国的陆路物流服务网络,到2012年建立300个以上的城市配送中心、分拨中心、采购中心;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和省际、市际干线运输,扶持运输企业以深圳为基地打造全国性的干线货物运输网络体系,提高深圳陆路物流的辐射能力。
另一方面,要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建设盐田西港区集装箱码头工程,加快推进大铲湾二期、盐田东港区一期、前海湾作业区一期前期工作,至2012年,计划新增集装箱泊位4-6个、新增吞吐能力约300万标准箱,使集装箱专用泊位总数达到42个,形成内外贸并举、大中小泊位协调发展的集装箱运输格局。建设一体化现代路网体系,力争2012年基本形成“七横十三纵”高快速路网体系和“十横十五纵”国省干道网主骨架,打通珠江东西两岸联系,构筑城市对外、过境、疏港、特区内外和东西联系五大通道。
我市还要推动物流产业优化与升级。扶持创新型中小物流企业发展壮大,为新的大企业集团涌现储备后续力量,力争到2012年,培养50家大型企业集团,其中5家企业进入全国第三方物流及供应链管理十强,20家左右的物流企业成为主板、中小板或创业板上市公司。
我市还要大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流总部企业,重点培育综合性物流、信息服务、现代运输型、深圳基地海运和港口投资型等十大类50家大型物流总部企业。打造一批总资产过100亿元的综合型物流总部企业、一批总资产过50亿元的职能型物流总部企业和一批总资产过10亿元的成长型物流总部企业。力争到2012年,实现物流总部企业增加值占全市物流企业增加值的比例超过50%,物流总部企业的网点数占全市物流企业网点的比例超过50%,物流总部企业的税收占全市物流企业税收总量的比例超过50%。
同时,强力打造物流总部基地。重点打造笋岗总部物流园、临港总部经济区、临空总部经济区的“一园两区”物流总部基地。整体推进笋岗—清水河—八卦岭片区改造,在笋岗片区实施“容积率换空间”等城市更新政策,打造高端物流和供应链管理总部基地;在前海湾片区、盐田港商务区和大铲湾片区打造临港总部经济区,重点引进国际20强的班轮公司和国际100强的物流和供应链龙头企业,发展与港航相关的金融、保险、咨询、海运服务、救援、货代、信息处理、流通性加工等增值服务;在航空城(宝安区)打造临空总部经济区,依托UPS亚洲转运中心和深圳机场基地航空公司,吸引国际性物流、代理、快递、金融服务等企业设立管理型和运营型总部,适度发展与航空运输依存度较高的电子、生物医药、名贵花卉、海鲜等高附加值产品加工业,形成特色鲜明的临空、临港总部经济区。
根据《方案》,我市还将完善大物流政策法规体系,降低行业运营成本。同时,进一步优化物流通关环境。大力推进区域通关组合运行的通关模式。将跨境快速通关以及跨关区“属地申报、口岸验放”组合运行,从而完整实现便捷、安全的陆路跨关区“属地申报、口岸验放”通关方式。
信息来源:http://www.sz.gov.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