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岸病媒生物监测是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深圳检验检疫局统计,2009年该局共监测检测医学媒介生物350批次,7892只,其中发现5种深圳口岸新蚊种。
病媒生物不仅可以直接通过叮咬和污染食物等,影响或危害人类的正常生活,更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一系列的重要传染病。我国法定报告的传染病中有许多属于病媒生物性传染病,如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疟疾、登革热、地方性斑疹伤寒、丝虫病等;而一些消化道传染病则通过病媒生物的机械性传播在人群中扩散,如痢疾、伤寒等。
深圳口岸发现的新蚊种,分别是常型曼蚊、东乡伊蚊、褐尾库蚊、中华按蚊、带足按蚊。其中中华按蚊是疟疾的主要传播媒介;东乡伊蚊可以传播马来丝虫病,并曾在其体内分离到乙型脑炎病毒;褐尾库蚊可以传播马来丝虫病;常型曼蚊是深圳市首次发现,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为做好深圳口岸病媒监测工作,深圳检验检疫局在人财物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并制定长效机制。
一是组织专家制定并下发了《深圳口岸医学媒介生物本底调查方案》,要求辖区各口岸按照技术方案要求,以4年为一周期,对医学媒介生物分批开展本底调查工作,全面了解深圳口岸医学媒介生物的种群结构、密度大小、季节消长以及危害大小。同时,要求各口岸间做到“三同”,即“同种媒介、同时启动、相同周期”;对同一口岸则要求做到“五定”,即“定人、定时、定点、定方法定表格”,确保监测结果能够最大限度上真实反映深圳口岸本底情况,为更加科学的开展口岸医学媒介生物防控工作提供依据。2009年度各口岸同步开展了鼠、蚊类监测。
二是风险评估,科学监测。在全面了解深圳口岸医学媒介生物本底情况的基础上,组织深圳检验检疫局医学媒介方面的专家进行风险评估,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并逐个口岸进行现场调研,对口岸监测方法、选点等存在的问题一一进行现场纠正。
三是总结反馈,严密防控。在日常监测中注重数据的总结,并做到了及时向口岸当局反馈,加强消杀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是加强软硬件建设,提高检测能力。大力加强了医学媒介生物实验室建设,加强人员培训,在医学媒介种属鉴定的基础上开展了病原体检测工作,做到了检得快、检得出、检得准。
五是跨境合作,联防联控。深港医学媒介生物种群很类似,监测与控制需要联合实施才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该局与香港卫生署多次开展媒介防控技术交流,协同合作,共同做好深圳口岸病媒防控工作。
信息来源:http://www.aqsiq.gov.cn/zjxw/dfzjxw/dfftpxw/201004/t20100401_140098.htm |